首页 > 专题  > 正文

未来银行的“苹果”与“谷歌”

2015-08-20 14:01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作者:钟嘉添
字号:

  2015年6月-9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微信公众号:cfca-cebnet)联合全国近70家银行发起“2015未来银行”征文活动。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来的稿件。

  余额宝的出现真正开始了互联金融的热战,P2P融资平台、众筹等早已出现但现在才成为大众口中的热词,这都意味着一场风暴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变革真正完成的时候第一个消灭的是现在的传统商业银行。未来的银行一是互联网银行,二是已被消灭。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现在人头济济的物理营业厅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会慢慢消失,因为伴随着货币电子和移动支付的发张迅猛,更重要的是人口的更替,20年后社会中坚力量是现在的80、90、00后,这几代人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虚拟营业厅的需求远远大于物理,所以现在的银行应该做好准备,从现在的大量营业厅到ATM为主的无人营业厅再到完全的互联网化的虚拟营业厅。这正如网店的兴旺导致实体店的困窘。

  传统商业银行面对这个浪潮,有两种模式可以完成转型避免被消灭甚至引领潮流。第一个是封闭,你没看错在互联网追求开放的时候,封闭一样可以走向成功。正如现在的苹果,所以我称这种为”苹果模式“。但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在现在大型的而且领导人有走在时代前端的眼光商业银行上。封闭要成功就要整合所有的资源,支付、投资、融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要给客户全套的服务,让客户产生依赖。要做到全套服务就要混业经营,虽然现在表面是禁止,但实际上以集团的形式存在着,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都是混业经营,但随着金融的改革未来混业经营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存在,现在证监会都研究向银行颁发证券牌照。其实很多企业现在都在做封闭,所谓的“生态圈“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封闭系统。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对整合投资、融资、支付三种服务的一些想法。

  对于“苹果模式”手机银行的存在价值尤其巨大,它是客户进入生态圈的入口,所以设计要有个性不要像现在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已,除了基础的投资、融资、支付三种功能外最好能整合其它功能和其它商家合作提供一些日常服务,如买电影票、订餐、订车票,现在最好手机银行的榜样是手机支付宝。没有人喜欢手机里装一堆功能相似的软件。在未来手机银行的价值不像现在这样是为了营销,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手机银行的价值更在于收集客户的数据,可以说未来评判一家银行实力的标准,其拥有的数据量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拥有庞大的数据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对一个人的信用水平进行评级,而且成本远远低于现在。成本高,风险大是银行现在难以进行小微金融的最主要原因,但大数据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率市场化会慢慢压缩银行贷款业务的利润而做好小微金融带来的收益将比银行现在的利润还高。

  用积累的数据一方面用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就是预测客户的金融需求。例如:根据某客户历史数据可以判断客户需要订餐,但账户没钱,根据客户的数据评级,主动向顾客询问是否需要一定的透支限额。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客户账户一直有盈余,利用数据对客户的风险接受能力评级后推荐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或直接根据顾客数据设计一款定制的理财产品。未来是没有一类的客户,只有一个的客户。这是互联带来的最直接变革。

  以上是现在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尝试的一种“苹果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本消耗去积累数据,去设计个性化软硬件从而提供给客户极致贴心的服务,让客户进入这个“生态圈”后产生依赖。而这种模式的最大风险不是技术、资金,而是领导层的决策,因为封闭属于小数决策,不具备眼光的管理层就可能导致“苹果模式”失败。

  另外一种是相对于封闭的开放形式,正如谷歌一样,所以我称为“谷歌模式”。这种模式就适宜比较小的银行采用。这是小型银行一种借力打力,以柔制刚的方式。同样处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小型的银行也要积累数据,但小型的银行自身的资金、人力、物力实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现有的大型社交软件来积累,如通过微信银行这个平台来实现手机银行的替代。更为直接的方式是直接购买数据。

  在这变化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小型的互联网银行不一定处于劣势,大象起舞可能赶不上观众口味的变化。小型的互联网银行开放形式导致多元化,以无形应有形。借助热门的社交平台的巨大用户量来渗入大众的生活中,不用自建平台可以解决小型银行资金、人力、物力实力不足的缺点。或者几间小银行抱团,共同搭建一个金融平台,数据、用户共享。小型的银行要生存一定要开放,允许别人进来,自己也要走出去。正如现在特斯拉所做的,以开放换取盟友,以开放换取生存。

  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自己的平台就容易受到所依附的平台的影响。但开放是群体决策,所以更加的容易了解群体的需要,可以更好的定位市场。

 

责任编辑:王超

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ebnetnews@cfca.com.cn 。

微信扫一扫,在这里读懂新金融。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浏览手机网站或下载官方APP(半刻金融)。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银行网手机网站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APP
 
 
 
总是会有福利从这里发出……
手机上省流量看资讯
创新引领 半刻不停

 

新闻推荐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4599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