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未来银行系统支付平台建设探索研究

2015-07-21 08:38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作者:钱敏霞
字号:
核心提示: 2015年6月-9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全国近70家银行发起“2015未来银行”征文活动。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来的稿件。

  作者单位: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

  近年来,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促使传统金融领域迎来了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渐转向金融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支付领域也发生深刻变化。一是从传统的现金支付到刷卡支付,从纸质到电子,支付介质发生变化。二是从传统的银行柜面支付结算到ATM自助终端以及POS渠道支付,从现场到远程,支付渠道发生变化。三是从传统的单一银行账户支付渠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渠道,支付平台账户发生变化。四是从以前的线下支付到现在的网上支付,从线下到线上,支付模式发生变化。

  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替代传统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为此,传统的金融支付平台经受新的考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金融业的传统支付平台格局能否被打破,银行间跨系统支付平台建设面临新课题。

  随着网上支付快速发展,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即时支付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对银行间跨系统支付结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付宝推出了卡通模式和快捷支付,银联推出了在线支付,互联网渠道的金融互联互通,都要求银行相关结算业务与之对接,银行间跨系统支付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未来银行系统支付平台建设探索研究提出几点设想:

  一是建立银行间跨系统统一的大金融支付平台概念,便捷支付结算渠道。

  目前,银行间跨系统支付清算体系主要由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境内的外币支付系统、还有同城票据支付系统构成。通过网上银行电子渠道结算支付,银行间跨系统同城支付结算已经能够实现及时到账,为支付结算在时间上提供了便利。但是传统纸质票据结算,资金到账时间较慢,尤其是异地和跨境汇款,有的需要中转行转汇,有的中转行还需收取一定金额的转汇手续费。银行间跨系统支付业务亟待整合提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大金融支付平台,各家银行跨系统支付转化为没有中间环节的点对点的直接支付,使得之前清算和款项扣划环节合二为一,整合流程,免去传统的中间交换清算环节。对于便捷支付提速,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二是加强银行支付业务的整合,构建银行系统内部一体化支付结算平台。

  在当前的同一银行系统支付结算平台体系中,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境内和境外支付结算、本币和外币支付结算,分别采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渠道,运用不同的清算系统支付结算。如果能够将各种独立的支付结算平台系统加以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系统内全球一体化支付结算平台,可以简化支付业务流程、提高支付时效,将对整个系统内的金融支付结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不断探索多元化支付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支付结算需求。

  在建立系统内全球一体化支付结算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辟现代支付新领域。不断开发手机银行应用产品,注重产品实用性和便捷性。用提高硬件技术手段保障手机操作业务的安全性。大力发展微信支付等无卡金融支付,逐步实现银行间跨系统互通存取款项和异地支付结算。

  四是加强多功能平台开发建设,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潜在金融需求。

  组建多功能交互平台,该平台集网上银行和各项充值缴费收付结算服务于一体,支持同城和异地支付结算,本系统和跨系统全功能金融服务,在技术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发第三方平台接口,扩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以支付结算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发掘客户潜在金融需求,提供主动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

  以支付结算为契机,整合银行系统内外资源优势,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

  不断完善服务方式,积极推动平台创新,将现有银行金融传统业务与在线金融中心、电子商务拓展、移动金融服务、电子支付结算平台系统等多种技术模式加以整合,以最终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潜在金融需求,创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五是加强支付安全建设,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

  从技术上、制度上、硬件上、业务上多渠道加强支付安全体系建设,支付安全建设始终贯穿于整个支付结算过程的始终,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控制。建立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实施实时动态风险跟踪,落实各个环节的风险监控。

  整合人民银行、银联卡公司、商业银行多方支付平台资源,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实施动态资金监管和做好实时交易监测。立足“风险防范、风险监测、风险调查、风险处理”四大风险控制核心环节,从资格准入审核,到风险系统实时监控交易数据,再到调查风险案件,采取风控措施,再至处置风险案件、报送监管机关及公安部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风险预防保障体系。在安全技术保障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建立网络安全措施、每笔交易逐笔采用远程授权安全模式、事后采取资产保全补救措施三大核心模块,加强风险监管,构筑全方位立体式资金安全保障体系。

  六是加强银行卡专项业务管理,防范银行卡支付风险。

  当前,银行卡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结算支付工具,经过近些年银行卡业务的快速拓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融IC卡已经实现一卡多用,社保卡已经加载了金融功能,集医保看病、公交、铁路卡、会员卡、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对银行间跨系统支付清算,提出了更高的支付结算要求,银行卡的支付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磁条卡受其自身物理特性的限制,在技术上存在较多的固有缺陷,容易被磁化,缺乏安全保护,卡片信息容易被读取和被伪造等等。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加密处理,提高卡片的安全性。通过采用芯片,升级电子秘钥,拓展新的支付安全空间。在拓展业务方面,通过加强业务管理,严格商户准入、实现实时监控,共享黑名单信用信息资源,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支付安全。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日趋深入,给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对多功能银行间跨系统支付平台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构筑银行间跨系统的统一的大金融支付平台,才能有效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在市场中的支付结算占有份额,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开创新局面。

  银行业要在发挥传统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所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基础上,在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上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传统支付结算业务,拓展支付渠道,从以往传统支付结算模式中转变过来,逐步转向建立银行间跨系统大金融支付平台体系,将客户账户开立、支付方式、支付渠道、风险管控、账务处理等统一到银行间跨系统大金融支付平台体系中,实现传统支付结算渠道和互联网支付结算渠道的有机结合。

  从战略层面上,积极推动银行传统支付平台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金融支付平台的战略合作。在大数据时代,银行应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结合,借助合作大平台,大力推进银行自身的数据驱动发展方式,整合利用互联网金融公司拥有的海量客户数据信息,做好深度数据分析,深层次发掘客户潜在金融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风险把控,构建便捷安全的银行间跨系统大金融支付平台体系,全面提升支付结算水平。

  ==》征文专题

 

责任编辑:王超

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ebnetnews@cfca.com.cn 。

微信扫一扫,在这里读懂新金融。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浏览手机网站或下载官方APP(半刻金融)。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银行网手机网站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APP
 
 
 
总是会有福利从这里发出……
手机上省流量看资讯
创新引领 半刻不停

 

新闻推荐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4599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